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回复: 0

家燕知多少

[复制链接]

44

主题

0

回帖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发表于 2023-9-6 21: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年以来,中国大多数地区的民间都将燕子前来家里筑巢视为祥瑞之兆。第一篇生活百科的文章用来描述家燕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家燕是燕科74种鸟类之一,通常为黑白配,亦如大熊猫的配色,常成对或成群地栖息于村屯中的房顶。其以蚊、蝇等害虫为食,据科学统计,一只燕子春夏能吃掉几十万只害虫,所以是人类的益鸟益友。中国的燕子大概有10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家燕,沙燕,金腰燕,斑腰燕,毛脚燕等,对于不同科属的燕子其巢形与筑巢选址地均不同。下图为四种常见燕子的对应巢形。民间常说的燕子多指筑巢于民宅房檐的家燕与金腰燕。它们两个的形体特征极为相似,但巢形却有很大的区分,下图分别为两者的实物照片,至此你是否可以判断栖息于你家庭院的燕子是哪个种类了吗?家燕巢金腰燕巢2.燕子营巢得所依,衔泥辛苦傍人飞筑巢:亲鸟从江河湖泊岸边衔取泥和枯草茎,再混以唾液形成小泥丸,用嘴从基部逐渐向上整齐而紧密地堆砌成坚固的外壳,之后会衔细草/鸟类羽毛等在内部铺设形成舒适的内垫,整个过程共历时8~14天完成筑巢对繁殖的作用:1.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有相关研究发现,即使在外界温度为0℃时,巢内温度仍能保持在18~23℃,这能为亲鸟孵育节省40%的能量;2.“高高在上”且隐蔽的燕巢能够帮助家燕躲避侵害或天敌在巢中孵育14~15天后雏燕出壳,并经过亲鸟20天左右的投喂后开始出巢,在双亲的带领下学习捕食与飞行,为接下来的南方越冬做好准备3.秋去何所归,春来复相见家燕亦是夏候鸟的一种,每年秋天,燕子会带着当年出生的幼鸟向南飞去这张是家燕全球分布图,黄色区域为其繁殖区,蓝色区域是过冬区,由此可见南迁过冬的路途是多么艰辛,欧洲家燕的迁徙会十分痛苦,必须穿越过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而且中途还不能休息,而中国家燕除了少数会在广东/云南等地停留过冬,大多数会一直飞出中国,前往南亚,东南亚和澳大利亚过冬。直至来年3~5月份才会返回北方据统计调查,在这趟不远千里的往返越迁中,每年春天北方家燕成功返巢的概率在47%左右,而影响成功率的两个必备要素分别是能量和导航。每每到了迁徙时节,家燕通过感受日照时长的变化,能够表现出“迁徙兴奋”,会本能的激发体内控制暴饮暴食的“基因”,拼命进食为接下来的远洋迁徙积攒脂肪。据相关学者通过鸟类环志的研究结果,体重100克的鸟每飞行54公里就将消耗掉大约1克脂肪拥有了充足的储能,远洋迁徙也只是成功了一半,那么家燕是怎样成功识别方向并到达目的地的呢?关于燕子的这种能力一直有诸多学者在不断研究探索。同时也存在多种理论学说,直到进入21世纪,磁感蛋白Magr 受体与cry的发现让著名的地磁感应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地磁感应论原理中是将地磁/生物蛋白/鸟类迁徙/量子力学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深究起来简直太复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题主也仅读懂了表面,如果表述的简单一些,那么——燕子可以用眼睛“看到”地球磁场这里的“看到”不是指家燕真正的可以看到地球磁场,实际上地磁通过影响燕子机体内某种自由基的反应转换速率使其能够感知地磁的方向,再结合光感蛋白对实景的作用在其视网膜上形成了一个实时角度,那么家燕在启动迁徙模式时眼睛中真正看到的是什么呢?为了更加清晰明确,我们制作了以下模拟的方位图。家燕的前庭系统对地心引力的感知是可以区分清楚南北(也同时打破了视野中相同“调制模型”时反向飞行的尴尬),就这样,家燕通过地磁矢量与地平线的夹角不断的感知着方位,从而可以精确“导航”至目的地以上这些只是视觉在家燕迁徙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体现,除此之外,家燕的嗅觉/触觉/强大记忆力也可能在迁徙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相关方面不同学者也正在研究过程中。题主相信未来的一天,科学家们会对家燕的“神力”了解清晰并为人们所用以上就是关于家燕的秘密,更多的生活百科文章欢迎关注题主的微信公众号“今日主题”,谢谢今日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